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了一条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行道路

创作者_SW0K   2023-07-31 18:24:00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资料图)

摘要

只有企业的业务需求与当地自然禀赋、社会基础相匹配时,才具备发展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

★本文作者:

袁芬中山大学博士生

本文为IPP“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研究团队专题调研文章之四。原文题为产业转移与地方社会嵌入

正文

1

县域经济发展:三大主体‍‍‍‍‍

2月,笔者跟随县域研究团队来到G省A县调研,其间在与各部门、众企业的交流学习中,令人格外触动的是A县发展中体现出的生命力与活力。尽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旧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在座的政府部门与企业都坚信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前景是乐观的,很有冲劲与干劲。这与笔者先前在另一省份B区调研的情况有着明显区分。

A县经济发展的活力从何而来?暂且从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来分析。

从政府主体来说,他们是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的。一是,经济发展是政府最基础的职能;二是,政府需要依靠经济发展的相关收入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等;三是,上级政府的考核压力。

政府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起着统筹规划、资金扶持、利益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供等多重作用,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地发展经济,政府会先做出一个统一的规划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以推动产业布局规划的落实。

一地政府,往往倾向于发展两种类型的产业:一类是基于本地自然人文特征的特色优势产业,一类是高精尖产业。但对很多区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来说,他们在吸引高精尖产业上并无优势。例如先前所提到的B区,他们通过给予极大的优惠政策吸引来了一波大型高端企业,但当政策优惠期一过,出于交通、人才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类企业都很难留下来。

A县,因为县级政府没有权限自行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因而,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A县政府基于本地水源好、光照多、温度适宜的自然禀赋基础,选择重点扶持推动调味品产业的发展,如今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为发展海洋经济、吸引人才回流,A县立足其海洋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发展,已取得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依托区位优势和“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契机,成为承接南京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图:新华社 (图文无关)

对企业来说,选择在什么地方落地,首先会考虑经营成本,包括固定投入(土地、固定设备器材、基础设施配套等)、经营成本(人力、物流、原材料、损耗、销售等)。所在区域的一些优惠政策,包括土地出让金减免、税收优惠等,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根据自身所处行业特征来综合考虑企业选址。

当前,A县占据相对优势的 调味品、海上风电等产业, 不仅与A县政府提供的政策优惠 密切相关。已初步形成的调味品产业集群,也进一步强化了相关产业在A县落地并发展的动力。 与之相对的是,B区尽管通过大量政策优惠吸引来了一批企业,但因长期经营成本过高(包括物流成本、人力成本等),企业并不愿意在此扎根,自然也就没有那种干劲与冲劲。

对当地社会而言,产业发展是否嵌入其所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能否激发其发展动力的关键。

以B区为例,尽管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波大型企业入驻,但企业在B区的落地仅仅是空间层面上的,无论是人工、上下游产业、销售市场等都与本地相关性不大,甚至连企业缴纳的税收都需要转交给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因此与本地社会近乎脱节。在调研中,B区相关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就戏称,他们是是“请了尊大佛摆在家里,平时没啥用,一不小心没伺候好还要走”

A县则不同,企业落地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本地居民在这些工厂或是相关衍生产业内就业,一部分更是看好行业前景,围绕调味品加工产业链创业干事,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共同干事的氛围。

2

本土就业: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嵌‍‍‍

A县与B区对比之鲜明,背后体现的是诸多根本性的问题,譬如:政府应当在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介入市场?县域经济应当如何定位?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是否以及如何融合等等。笔者想就“本地人本土就业”这一小的视角,切入讨论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嵌、融合问题。

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助力“家门口”就业。图:新华社

在笔者看来 ,本地人的本土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本土就业的类型(包括正规/非正规、脑力/体力,一产/二产/三产)、比例(与人口外流程度相对),反映了城市创造就业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乃至城市化进程作出评判。

以A县为例,该地人口的本土就业有三个特征,其一是本土就业比例相对较高,虽然仍有一定程度的人口外流(横向、纵向比较,人口外流程度有所减缓);其二,多从事体力劳动及非正规就业(以有无五险一金判断);其三,依旧存在季节性回流的现象。

这些特征是与该地产业结构相吻合的。在A县2021年GDP数据中,一产为68.73亿元,占比26.8%;二产为85.19亿元,占比33.27%;三产为102.17亿元,占比39.88%,占比相对均衡。

其中,第一产业占比较高,尽管税收贡献较小,但其仍能吸引部分农民、渔民季节性回流,起到明显的社会保障功能。第二产业中,食品加工与燃电占比较高,前者属轻工业,吸纳就业数量较多、税收贡献较小,本地人多在此从事体力劳动;燃电属重工业,贡献了大部分的产值与税收,但吸纳就业数量有限且要求较高,90%以上为外来员工。第三产业中,以房地产、住宿餐饮为主,税收贡献较小,但吸纳就业数量较高,但偏低端。

如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区县政府的重要任务,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但或许,在忙着加大减免力度之前,更应当好好考虑的是,县域到底要发展何种产业?引来的企业是否与本地自然禀赋、社会基础相适配?只有企业的业务需求与当地自然禀赋、社会基础相匹配时,才具备发展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同样,政府在制定企业引进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禀赋和企业实际需求,以保证扶持政策(财政补贴、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的针对性与契合性,实现政府、企业、地方社会的共赢。

河北邱县:食品产业集群助力县域经济振兴。图:新华社 (图文无关)

话题讨论

实现政府、企业、地方社会协同发展,你有何建议?‍‍‍‍‍‍‍‍‍‍‍‍

IPP-Review

编辑 | Aleutian,周浩锴‍‍‍‍‍‍‍‍‍‍

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系列之二产业转移,企业为何要选择“跳”出去?

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系列之一读懂了中国的县域,才能真正地读懂中国深圳跑远了,广州怎么追?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推荐新闻